概述
主机(端系统):
- 位于“网络边缘”
 - 运行网络应用程序如:Web,email
 
客户/服务器(client/server)应用模型:
- 客户发送请求,接收服务器响应
 - 如:Web应用,文件传输FTP应用
 
对等(peer to peer,P2P)应用模型:
- 无(或不仅依赖)专用服务器·通信在对等实体之间直接进行
 - 如:Gnutella,BT,Skype,QQ
 
OSI七层模型
- 应用层 能够产生网络流量能够和用户交互的应用程序
 - 表示层 加密 、压缩
 - 会话层 服务端和客户端建立的会话 、查木马 netstat -nb
 - 传输层 可靠传输建立会话 、不可靠传输 、流量控制
 - 网络层 IP地址编址 、选择最佳路径
 - 数据链路层 数据如何封装 、添加物理层地址MAC
 - 物理层 电压 、接口标准
 
数据交换的类型:
电路交换
最典型电路交换网络:电话网络
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:
- 建立连接(呼叫/电路建立)
 - 通信
 - 释放连接(拆除电路)
 
独占资源
报文交换
- 一个信息体整体发送
 
分组交换
- 分组:报文拆分出来的一系列相对较小的数据包
 - 分组交换需要报文的拆分与重组
 - 产生额外开销
 - 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均采用存储-转发交换方式
 
区别:
报文交换以完整报文进行“存储-转发”
分组交换以较小的分组进行“存储-转发”
适用于突发数据传输网络
- 资源充分共享
 - 简单、无需呼叫建立
 
可能产生拥塞(congestion):分组延迟和丢失
- 需要协议处理可靠数据传输和拥塞控制
 
end.